最牛电影:《血战台儿庄》当时影票3毛钱一张,竟然创下2.7亿票房
1986年,一部改变中国电影史与两岸关系的影片横空出世,它就是《血战台儿庄》。在那个电影票价仅三毛钱的年代,这部电影竟奇迹般地斩获2.7亿票房,观影人次约9亿 ,按当下平均票价30元换算,票房堪称天文数字。它的诞生,是时代的进步,更是对一段悲壮历史的深情回望。
1986年,一部改变中国电影史与两岸关系的影片横空出世,它就是《血战台儿庄》。在那个电影票价仅三毛钱的年代,这部电影竟奇迹般地斩获2.7亿票房,观影人次约9亿 ,按当下平均票价30元换算,票房堪称天文数字。它的诞生,是时代的进步,更是对一段悲壮历史的深情回望。
在上世纪的80年代,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,文化生活还很单调,电影在大众生活中还占有重要地位。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电影有两部:一部是香港电影《少林寺》;另外一部电影就是《血战台儿庄》。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程思远先生说:我们搞了多年的统战,还不如一部电影的影响(原话记不准
1986年问世的《血战台儿庄》,以破冰之姿打破了华语战争片的创作禁忌。这部聚焦国民党军队正面抗日战场的史诗巨制,不仅在特殊年代开创了意识形态突围的艺术先河,更凭借血肉横飞的战争美学和炽热的民族情怀,成为一部跨越时代的影像教科书。
《血战台儿庄》是中国大陆首部正面展现国民党军队抗日战场的电影,其创作始于特殊的历史年代。1965年,周恩来总理在欢迎李宗仁归国的宴会上提议拍摄台儿庄战役,但因环境限制未能实现。
1937年12月,南京沦陷后,日军妄图以南北夹击之势合围徐州,打通至关重要的津浦线。在此危局下,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临危受命,奔赴徐州主持战局。面对复杂局势,李宗仁展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与魄力:他摒弃偏见,将备受排挤的川军一二二师收归麾下;同时大胆启用背